在日前于成都举行的2020年中国燃气发展论坛上,上期所副总经理贺军表示,上期所借鉴原油期货经验,开展天然气期货研究工作,力争形成反映中国乃至亚太周边地区天然气市场供需关系的基准价格,推动我国油气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
贺军说,根据我国能源战略部署安排,我国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正稳步向前推进。在整个市场化改革中,定价体系的改革是一个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初显成效。根据国家相关统计,价格完全市场化的天然气已经超过50%,管制领域越来越少。2020年《中央定价目录》将天然气价格从目录中移到附录,同时提出视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适时放开全部天然气价格。行业的改革带来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从管制性价格转向市场竞争定价的过程中,天然气价格可能会出现波动,对企业的盈利及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际上看,天然气市场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定价体系,亚太天然气与原油挂钩的“长协价”仍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尚缺乏一个期货或现货定价中心。我国进口天然气更是如此,价格被动挂钩原油等基准,未能有效反映我国实际供需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2019年LNG价格,近五年年均波动率达32%,无论进口商还是下游燃气企业都因价格波动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企业的避险需求日益强烈,行业急需有效的定价及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他表示,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发现公允价格,为政府的现行门站价格管理和地方调价提供客观参考,有助于理顺上下游价格机制,加速市场化竞争格局的形成,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天然气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减少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使企业长期利润曲线更为平滑,经营更为稳健。
随着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条件的不断完善,推出天然气期货的时机日渐成熟。贺军表示,天然气期货相较其他期货品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上期所在成功上市原油期货的基础上,借鉴原油期货经验,开展充分市场调研,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短期可操作、长期可拓展”的指导思想,开展天然气期货研究工作,力争形成反映中国乃至亚太周边地区天然气市场供需关系的基准价格,推动我国油气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风险对冲工具和投资组合选择。